立言不言是慈悲,立言敢言是智慧。
1.引言
2022年8月,夏立言大使在獲得雙方主人同意後,率團參加一個跨兩岸的雞尾酒會,人數不多,議題有限,但會後熱鬧非凡,不僅民進黨迫不及待卻又冠冕堂皇的打擊在野黨,連國民黨內部也有多人表示不同的意見,其中又以青壯派的言論最為激烈,並以「敗家老頭」稱呼德高望重的「前朝大使」,唯夏大使對黨同伐異者不言,僅以「聽到了」回應,這是對同黨人士的慈悲,選擇-不言。對執政者則是選擇應言與敢言,以政府不救,由民間來做,並以國民黨不救誰能救為使命,是對執政者應對的智慧,選擇-敢言,而立言在不言與敢言之間,有如一場政府所刻意建構的的雞尾酒會,朝野共襄盛舉,權利與機會各自表示,熱鬧非凡,卻又因為「刻意失焦」而有些辭不達意,也讓這場刻意營造的雞尾酒會失去了光彩。
2.訪問時機
2022年8月上旬,中共連日「圍台」實彈軍演,甚至逾越海峽中線挑釁,但政府卻刻意掩蓋飛彈飛越台灣上空的事實,人民不察,唯兩岸關係緊張卻是不爭事實,在這敏感時刻,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出訪中國大陸,外界議論紛紜,不僅綠營大加撻伐,藍營也趁勢有多人反對。主要因中共不滿政府的親美政策而實施軍演之際,國民黨卻赴陸訪問,由於時機敏感,因而被質疑是「舔共投降」,在民進黨選舉大打「抗中保台」之際,國民黨卻被誤以為「賣台輸誠」,對於年底的九合一選舉殊為不利。
若以當前國內的政治氛圍而言,不論是政黨、企業、人民,只要與大陸扯上關係,則執政者在其一貫的「抗中保台」之神主牌下,都會多方阻擋,因此,即使夏大使一行五人的訪陸之行不涉及政治,且其到訪對那些必須與中國作實質交流的人民有所助益,但稍有不慎,便被國民黨抺黑,再被民進黨抹紅,是一項兩面不討好的兩岸事務,故訪問時點與人員的選擇十分重要。
3.訪問目的
礙於兩岸之間的政治立場不同,政黨代表訪問大陸的氛圍各異,因此,在夏大使一行五人的訪陸行程中,可謂謹言慎行,進退有據;觀其行,一不赴北京,二不見大官,三不關政治;察其言,一談台商,二說農民,三論學生,而這些人所面臨的權益困境都是當前政府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仰賴民間來處理才能竟其功,因此,兩岸關係的交流與溝通十分重要,特別是兩岸經貿關係密切,如2022年上半年,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成長7.3%,貿易順差約800億元(798億),在此情況下,若兩岸缺少政治上的共識,又失去兩岸經貿交流的動力,則依賴兩岸經濟活動為生的人民生活何以為繼?而若人民僅能在戰爭陰影下討生活,身心靈的擠壓又何以堪…。
夏立言大使是國內知名的外交官,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對外關係協會會長,曾任陸委會主委、國防部副部長、外交部政務次長、駐印尼代表、駐印度代表、駐美國紐約辦事處長、外交部國際司長等職,在其公職任期內,以促成馬英九與習近平的新加坡會面最讓國人津津樂道。這樣的一位歷經國內外重要職位,身經百戰的資深外交官,選擇在中國飛彈飛越台灣上空之際訪問大陸,必然有其眾多考量因素,一則訪中行程早己排定難改,二則行程中所會之人及所辦之事與政治無關,唯外人不察,僅因時機敏感,便在朝野的交相指責下引發軒然大波,不僅同黨人士大加撻伐,認其訪中的不當,更讓執政黨檢到槍,在1450的爭相舉槍圍繳下,彈無虛發,而且彈彈正中要害;然而,資深而又屢有建樹的夏大使真如朝野所言,其辯識能力是如此不堪?處事態度又是如此的輕舉妄動嗎?
4.政黨的權益考量
在政黨政治中,執政者的政策推動與執行都以獲得執政或繼續執政為主要目的,政黨為達其執政目的而不擇手段,因此,不論是執政前的選舉布署,亦或是執政後的各種政策推動,大抵都以達成政黨目標為主,亦即政黨為了選舉而可以不顧人民安危與國家利益,凡事均以勝選為主要考量,以致決策者常因認知偏誤而誤導國事,以當前最為國人所詬病的三件大事為例,如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短暫訪台、柬埔寨詐騙擄人事件,以及疫苗採購封存三十年等;前者引發中共的大規模軍演,飛彈飛躍台灣天空而人民不查,政黨反以大內宣而沾沾自喜;後者造成國人在國外被痛毆或失去寶貴生命,政府卻三緘其口,而攸關人民生命的疫苗採購案件資料封存三十年,不符合法令規範與社會正義需求。
另方面,政府對於柬埔寨詐騙事件及疫苗採購案封存視而不見,但對在野黨訪陸事件卻是一清二楚,錙銖必較,這種置國人淪為外地打工而死亡事件於不顧,採購疫苗延誤所引發的疫情漫延及數千萬人病亡亦視若無睹,反而對傾力照顧台商的在野黨之人道性做法大加撻伐,當可瞭解政黨只關心選舉之利害關係,而不關切人民之生死大事,或只見在野黨訪陸的秋毫之末,而不見國人死亡率偏高的輿薪,而這也因此而引發不同政黨與不同族群的爭議,雞尾酒會效應逐漸擴大。
5.雞尾酒會效應
昔年在拉丁美洲的哥斯大黎加大學任教時,經常有機會參加大使舘人員在當地所舉行的雞尾酒會,在杯觥交錯中聆聽國內外政要的高論,有些印象深刻,其言其行成為爾後我在散文集中的英雄人物,有些人稍有記憶,唯僅在內心深埋,等待時機才能被喚醒,但大部分的人都已事過境遷而不復記得,而這也讓我想起個人在研究所所開設的行為財務學中,有一種「有聽没有懂」或「音頻-視覺語音分離」(A Speaker-Independent Audio-Visual Model for Speech Separation)的行為理論,稱之為雞尾酒會效應(cocktail party effect),其是指人民的一種聽力之選擇能力,亦即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人的談話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人的對話或其他因素。
雞尾酒會效應說明了人類聽覺系統中的特殊能力,使我們可以在噪聲中談話,並下意識地選擇自己有利或想要聽的話,而把不符合自己需要的自動棄除。因此,雞尾酒會現象普遍存在於每個人所關心的議題或事件。如在您強我弱的現實環境中,在朝為官與在地為民的觀點不同,其所關心的問題互異,不論是黨外攻擊或黨同伐異,可能是立場不同,認知偏誤,亦可能是急於出頭,因而不經意便落入對方所精心設計的迷陣中。因此,不論是國際現象或是國內事務,是政治事件或經濟問題,甚或僅是愛情分析,人民都習於聽從自己喜歡或與自己有利的聲音,因而忽略其他人的聲音,同時也忽略了事實的真相。
總之,雞尾酒會效應是容易誤導自己,也會誤導別人,因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事若關己,時時奮起。
6.立言不言
知而不言,是一種慈悲。
在中共軍演之際,國人危機意識高漲之時,夏大使卻在此一敏感時刻訪問大陸,若其以維持兩岸和平為己任,又能在其訪問時可以適時解決台商與台生的困境,則在兵凶戰危之際,國民黨更應該為台海安全做出對的抉擇,並可為民進黨完成長久以來都無法達成的保護台商、台農、台生權益之目的,因為早在2022年6月13日,大陸就已禁止進口來自台灣的石斑魚,裴洛西來台短暫停留之後,又宣布暫停天然砂出口台灣、同時暫停台灣柑橘類水果,以及冰鮮白帶魚與凍竹莢魚輸入大陸。此外,凡是在台灣製造的零組件產地必須標示為「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這一連串的關貿政策對台灣廠商及農漁民造成不利與困擾,但執政者對於在大陸台商的真實問題與需求之解決,幾乎是束手無策。因此,若夏大使的訪陸之行可以舒解問題的嚴重性,則即使在短期間內無法獲得國人的諒解,但就長期而言,應是「短空長多」的局面,所謂「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夏大使應深知個中三昧,而為避免對同黨團者不必要的解釋,並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基於內部團結的考量,僅以「聽到了」表示感謝指教,因此,立言選擇不言,而不言是一種慈悲。
執政黨以擁有能言善道的1450精鋭部隊而為國人所熟悉,其捕風捉影及見風轉舵的本事在政壇上呼風喚雨,可謂所向披靡,當然執政者亦會視其情況而多方配合,因此,陸委會在同意又勸阻夏大使訪問大陸之後,在朝野一片叫駡聲中,隨即發出深表遺憾的聲明:「正當中共對我嚴重軍事威脅與極限施壓,大敵當前,我全民團結一致、國軍夙夜匪懈、國際同聲譴責之際,對中國國民黨不聽勸阻仍執意訪中,陸委會表達非常遺憾,再次呼籲國民黨要避免落入中共統戰與其『以武促統迫談』的陷阱,以維護台灣整體利益」。此一嚴正又不失格的公開說明,眾口鑠金,不僅引發黨同伐異,亦為一旁磨刀霍霍的異黨給予引頸就戳時機,唯國人不查,而讓這排山倒海而來的非議,引發黨同伐異,立言無言…。
7.立言敢言
知而應言或敢言是一種智慧,因為可以讓歪曲的事實導正,亦可讓人民瞭解更多的事實。如夏大使應知民進黨擅於選舉,不善於治國,觀之昔日的「非核家園」與今日的「抗中保台」,都是在民進黨執政時所造成,前者造成現代的台灣缺電,後者造成飛彈飛越台灣的天空。當然,夏大使應也可以體會執政者深懂民心,擅長恩庇用人,又懂得以大內宣抬高政府的威權,在此情況下,即使國人深知兩岸敵意螺旋日益升高,對台灣人民不利,但卻對執政者有利,因為每逢選舉,執政者都可以高舉「抗中保台」的大旗而勝選。
在兩岸關係上,夏大使基於長久的外交歷練,以及歷史淵源與政治定位,其深切瞭解必須與大陸保持接觸,因為有接觸才能有溝通,有溝通才有瞭解,有瞭解才能解決問題,在此情況下,當兩岸情勢日趨緊張之際,在野黨若放棄與大陸的溝通管道,則對人民生命的保障與國家政經局勢的長期發展殊為不利,或許這也是國民黨主席訪美、為安倍降半旗致哀、並在中共軍演之際訪問大陸的原因,因為這是國民黨長期的一貫戰略,那就是「親美、友日、和陸」,也希望這樣的做法能提供國人的另一個選擇。
另外,2016年,自民進黨執政後,兩岸正式與非正式管道幾乎全部中斷,過去的民間交流或政黨溝通也隨著疫情爆發而減少,由於無法進行面對面的正式協商,大陸官方的真正想法為何無法瞭解,民間與官方的交流亦有認知上的落差,在此情況下,一旦國內外政經局勢丕變,將增加兩岸社會、經濟、軍事等風險。因此,夏大使率團赴大陸了解台商遭遇的問題與需求,同時掌握大陸官方與民間的態度與氛圍應有其必要性,而這也是立言所應言,並敢言。
8.朝野合作是人民權益的保障
兩岸同文同種,經貿關係密切,在地球村的理念下,海島型經濟的台灣不能孤立,亦不能因政治利益而大力反中,因為不合時宜,也對兩岸人民不公平,亦對經濟發展無益,若要解決雙方困境,則須雙方付出善意,找出最適合的公約數來達到兩岸共存共榮的目的,而解鈴還需繫鈴人,當國家因政治立場不同而難以達成人民需求時,人民必須適時表達,且政府必須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同時感謝民間的協助。另方面,執政黨必須支持在野黨為國家解決問題所做的努力,而非處處制肘,唯有相互配合,才能達成兩岸共存共榮的境界。因此,若把兩岸和平視為是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的主要政策,則夏大使的訪陸之行,不僅是促成兩岸經貿及文化交流的推手,更是為保障人民權益而全力以赴的英雄。
事實上,若從國家長遠利益的考量,國人對於夏大使的率團訪問實應給予鼓勵與支持,蓋因緩解台海緊張情勢,降低台商權益受損,保護在陸台人與台生權益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因此,國民黨應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其所思考的應不是一時的選舉勝負,而是爭取台灣民眾最大的福祉與安全,而唯有朝野密切合作,兩岸人民的權利保障才有意義。
9.結論
夏大使該不該於兩岸關係緊張之際訪問大陸,見仁見智,雖然時機敏感,黨同伐異之士甚至嗆他是敗家老頭,並認為這是「最錯誤的時間點,做出最錯誤的決策,應多聽聽基層民意。」但因夏大使訪陸主要目的是關懷在中國求學、工作、生活的台灣人,了解他們在疫情期間遇到的問題,並傾聽需求,出訪是為了「顧民生,護台灣」,希望能幫台商和台灣解決問題。因此,立言為國為民而敢言或應言,但立言為黨而不言,唯仍引來各黨人士的大力抨擊,或許這些批評也隱含著有利於自己的考量吧!
1953年,英國認知科學家Edward Colin Cherry提出雞尾酒會效應(cocktail party effect),其是指人類的一種聽力選擇能力。在某種情況下,人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聲音刺激上,而忽略其他的背景聲音。夏大使一趟訪陸行程引來軒然大波,唯瑕不掩瑜,時過境遷,爾後歷史自有公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