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外交部長聯合代表團第出訪第一站是中國,希望能借助大國透過外交斡旋的方式,降低以巴(哈)衝突的危機。同時,美國也與卡達聯合促成以巴(哈)衝突短暫四天人道停火。從中、美雙方的行動來看,都有意加速以巴(哈)衝突緩和,增強雙方的國際聲譽。事實上,阿拉伯與伊斯蘭國家外長出訪團首站選擇中國,亦是想在中、美間獲取外交斡旋、介入方式降低中東區域緊張情勢,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順勢推舟在金磚領導人視訊峰會等國際場域,積極呼籲並聲援巴勒斯坦等立場,突出中國意欲在世界紛爭狀態爭取和平的態度,化解過去戰狼外交強硬印象。中、美雖在中東區域立場存有差異性與不同的合作目標,但皆是穩定中東區域安全不可或缺的對象。
美國用以色列作為中東區域主要聯繫國
以巴(哈)衝突第一時間美國派國務卿布林肯前去協商,希望透過外交斡旋的方式降低區域緊張情勢。過去美國前總統川普的中東政策為符合美國利益採取權力平衡手段,抑制區域出現單一強國。其中美國加強沙烏地阿拉伯(簡稱沙國)及以色列的關係,牽制伊朗核武威脅。同時間,川普時期努力改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關係,其中包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與以色列簽訂《亞伯拉罕協議》,顯示阿拉伯世界將與以色列和平相處。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都以沙國為尊,若可以達成和平協議自然也需要沙國的許可。
拜登則接續川普的中東政策,要以美國利益為優先,並強調將以外交手段降低中東地區緊張情勢。從美國2022年《國家安全戰略》內容中談到「以《亞伯拉罕協議》為基礎,用外交方式持續強化中東盟友政治穩定與經濟援助」,顯見美國不想涉入中東紛爭。當美國退出伊拉克時,就希望由以色列擔任與中東國家相互制衡的重要角色。當發生以巴(哈)衝突之際,以色列增強攻擊時,雖讓中東國家感到不滿,但也需要美國後續協商作為平衡槓桿。
中國以強化基礎建設合作維持阿拉伯國家間的溝通管道
中國在中東區域則是通過一帶一路維持著溝通管道。沙國是提供中國石油最大市場,亦與中國在一帶一路基礎建設有為數不少的合作。中國也於2020年計畫投資56億美元在沙國的延布興建石化廠,同時,就沙國的《2030年願景》目標設立「加速建設智慧城市」,並與華為結成夥伴關係給予技術支持及指導。此外,中國石油進口雖有超過50%是來自海灣國家,但沙國約佔18%以上,顯示沙國是中國能源供應者外,與中東國家的關係平穩建構。
中國可扮演中東國家間平衡者,消彌區域的緊張關係。美國長期將伊朗列為造成全球緊張情勢的國家,其中濃縮鈾的庫存不斷增加,令美國等西方國家感到不安。國家擁有毀滅性武器乃是玩起心理戰術,並透過擁核來增加他國的恐懼心態,進而維持國家自身利益用以換取更大的相對利益。美國希望通過外交斡旋的方式降低衝突發生,這可作為一種預防性作為亦可降低降入成本。中國則運用國家間的矛盾,推進自身利益之際,也同樣在協商過程尋求雙方彈性空間,掌握主導議題之優勢。如中國在金磚峰會利用矛盾組合,尋求自身利益在相對拉攏各別盟友情感,特別是伊朗處在長期被西方國家隔絕狀態下,此次伊朗納入金磚國家的組織結構中,亦代表中國掌握西方較難做到的協商機制外,也增強未來制定全球秩序的籌碼與條件。
全球安全秩序仍須大國推進,過去美國是維護與制定全球秩序的關鍵行為者,而如今的中國也將會是另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