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余宗龍 | 侯康拓票 靠精準掌握議題

热门出版物

余宗龍 | 侯康拓票 靠精準掌握議題

藍白悔婚鬧劇上周尷尬收場,藍白綠「侯康配」、「柯盈配」和「賴蕭配」正式到位。客觀參考本周幾份指標性的民調得知,「侯康配」和「賴蕭配」民調支持度的差距,已拉近到誤差範圍內。在選戰進入倒數計時的階段,中間選民將再次扮演最後決勝的關鍵。因此,與其激化對立僅能在同溫層取暖;倒不如盡速調整選戰策略的節奏和步調,藉由公共政策的討論,端出牛肉與願景,用政見來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

像是「侯康配」近日在支持度與聲量均大有斬獲之下,儼然已站上浪頭,應大膽點出蔡政府執政下的弊端和缺失,持續搶占話題版面,增加基層民眾認同感,影響力才能迅速拓及全台。

具體來說,侯陣營現在最簡單、有效率的方式,就是站在政府的對立面。蔡政府常說台灣的經濟表現是歷年最好,但實際上是靠科技業在撐腰,剛出爐的景氣對策燈號再度跌回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國發會卻強調這是短期現象,因受全球景氣低迷影響,出口再度翻黑。人民對政府的期待,不應只有解釋現象或危機處理的功能;而是要有風險管理的對策,才能帶給台灣人民有更美好的未來。

類似的事,還有知名人力銀行29日公告企業的年終獎金調查,發現今年因景氣不佳,企業發放規模不僅明顯縮水,平均年終獎金只有1.08個月、創10年新低。政府官員口口聲聲說景氣很好,怎麼會和庶民實際的感受大不同?

中國大陸對台灣經濟有其重要性,我們就該務實處理問題。要如何兼顧台灣主權,又兼顧民間交流?可藉由理性溝通討論,來尋求社會的最大共識。政府應著眼在如何把台灣產業的優勢強化、彌補劣勢之上。

然而,過去綠營向民眾傳達《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通過後,可能會導致大量陸籍的餐飲與娛樂事業來到台灣和本土業者削價競爭、使人民工作機會減少、薪資倒退。但平心而論,消費市場存有市場機制舉世皆然,若中國業者來到台灣經營就要考慮到人力、物料、房租等,商品訂價恐怕不是像名嘴講得那樣低廉、打壞市場行情。倘若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佳,台灣人民也不一定會埋單。

我們可以從這幾年來台灣餐飲業者進軍歐美市場的案例裡看出端倪,就算是同品牌的一杯珍珠奶茶、麵包或甜點,在美國、歐洲、澳洲都會因當地的市場發展概況,而有不同的訂價和服務模式,也不可能整批台灣的服務人員都帶過去,通常僅留部分主管,培訓當地的員工,因地制宜。另一方面,台灣服務業者在亞洲、甚至國際間的服務品質和滿意度皆有口皆碑,面對廣大的中國內需市場,若有政策保護、勝算不小。

在綠營這幾年的執政下,只見鈔票,卻不見政策願景的事情還真不少。反觀藍營智庫常年來有系統性邀集專家學者對各國政策分析與討論,侯陣營若想要擴大票源,應該要充分利用並從中找到勝選密碼,讓侯、康兩位大將可簡化政策理念來和民眾溝通。

過去綠營揮舞著公平正義的大旗,卻讓台灣社會變得不公不義。面對詐騙橫行的生活,貪瀆弊案、社會治安、居住正義、長照幼托、環境永續、經濟發展、行人安全等,侯陣營都可再更進一步提出完整、嚴謹的政策論述,吸引中間和非綠選民的目光。

還有,除了戰爭的不定時炸彈,缺電憂慮與永續議題也是國際大廠怯步的主因之一。缺電與碳權問題不解決,外商留台信心可能越來越低,要如何說服國際大廠來台投資,或是鼓勵廠商根留台灣呢?少了許多優質企業,民眾領低薪的難題,就只能持續無解。

此外,選戰時標榜公平正義的政府,卻疑似在捍衛言論自由時變了調,造成電視台的開關標準不一。上述這些民眾關心的議題,侯陣營能否簡明扼要的提出訴求與將來當選後的作法?

面對高漲的民怨,站上浪頭的「侯康配」應主動掌握議題,大膽批評、提出解方,增加一般民眾的認同感。當精準打中議題,自然會掀起選民注意力,支持度勢必將進一步有所斬獲。

(本文曾刊登於112.11.30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