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王順民 | 關於『8+1』社福津貼項目調高7%一事的延伸性思考

热门出版物

王順民 | 關於『8+1』社福津貼項目調高7%一事的延伸性思考

因應於不斷被加溫的選舉氛圍,這也讓從『選舉效應』、『政見效應』、『變革效應』、『民粹效應』到『國家發展影響效應』的命題檢視,直接驗證於「8+1」的該項社福津貼調高一事上,而值得加以深究。

話說:行政院會上拍板明年(2024年)元旦起一舉將現行老農津貼、低收入戶家庭兒童就學補助、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原住民給付以及國民年金等所謂「8+1」的社福津貼全部調升,這其中老農津貼預計提高到8,080元,至於,包括其他八項的社福津貼也調升7%的增幅,個別項目的調增金額約莫是在141元至1,190元不等,合計會有308.6萬人受惠,顯然,值此大選的前夕,國家機器需顯現出來的乃是『有在做事』的執政魄力,如此一來,相與關聯的思考命題,像是:「做對的事,還是把事情做對?」、「該項跳過定期性調整機制設計而來的突兀舉措,究竟是想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可以讓經濟不安全的風險控管議題,達到什麼程度的停損效果?以及又會衍生出來那些預期與非預期的衝擊影響?」、「對於不利境遇弱勢者的經濟安全保障,又應奠基於那些對的手段方法、對的切入時機,藉此產生對的結果?」及其「政策落實於實際作為之需求、過程和結果的效益評估機制為何?」等詰問、思索。冀此,規範與工具的兩軌並進思辨,實屬必要,這是因為:

首先,對於「8+1」社福津貼項目調漲的考察針砭,不單單只是限縮於增幅的大小及其給付金額的多寡,而是要就其涵蓋老、障、兒、少、原民、婦女之「人口對象別」;身心、經濟、社會、族群等不利境遇之「生活困境別」,以及津貼、扶助、補貼之「社會安全屬性別」的社福津貼施行項目,思索究竟有無達到整全、多層以及周全、互斥的運作原則,以此觀之,高達九大項的現金給付手段,就其如常生活世界的需求滿足或風險規避,弱勢族群及其脆弱家庭有無得以擺脫困境的機制設計?如此一來,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福利津貼與福利服務輸送所架構出來的社會安全網絡,自當是要進行通盤的檢討,否則,諸如福利依賴、道德危險、世代移轉、政府科層、債留子孫及其不斷擴編的津貼財政缺口,林林總總的福利津貼給付,已經成為未來國家發展的一枚未爆彈,乃甚至於會是一隻巨靈怪獸,據以不斷吞噬或摧毀國家財政所應有的合理配置機制。

誠然,係以保險之名但卻是行津貼之實的老農津貼,糾結於取巧手段的背後,踩踏的是權利義務對等性的社會保險原則,更遑論於包括真農、假農、富農、貧農、老農、輕農、佃農之類脆弱的人性因子及其小貪小利,連帶而來的是已然暫行多年的該項〈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又要如回復歸於體制和體例上,及其應該要有的名符其實?特別是偏屬恃從、恩給、殘補性質的福利津貼,何以會優先於權益保障的應有作為,顯然,聚焦於個人移轉、世代移轉的狹隘社會福利思維,也讓社會性移轉的機制設計,未能成為社會安全創造性變革的契機所在,如此一來,『撒幣、給錢滿天下,有選舉,就有它』的福利津貼,更是漠視了社會福利本身所應該要屢現的社會性投資真義,如此一來,從國家到社會、從政府到人民、從公署到民間、從族群到世代抑,或是從當下到未來,彼此交相爭利於有限資源的掠奪,所謂定期、各級的民選機制,成為了國破家亡的轉轍器所在。

總之,「選舉效應津貼化」的命題旨趣,直指出來的乃是:自2012年所建立的社福津貼調整機制,按其每四年參照消費者物價指數,來作為調整津貼給付標準的規定,而理當是要在明年才進行檢討,但是,適逢大選之際,執政黨卻是提早調高「8+1」的津貼額度,此一政策性、制度性和系統性的策進作為,無疑是一種公開、合法、直接的選舉綁樁手法,卻也造成相關預算出現近200億元的短少缺口,如此一來,顯現於選舉效應所造成的群魔亂舞異相,投射出來的依舊是當代台灣公民政治之脆弱所在。

(本文曾刊登於112.09.15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