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字意謂欠人錢財,有責任與義務償還;而當公司或一國債台高築無力償還時,債務危機隨之而來。國際金融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IF)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累積債務為303兆美元(以下同),有8成的新債務來自於新興市場國家。
去(2022)年美國聯準會(Fed)進入升息循環,今年經濟成長全面下修,新興市場國家償債壓力加速上升,債務危機恐一觸即發;美中兩大經濟體債務累積占GDP比重頻創新高、以及台灣高額的「潛藏負債」,均不容小覷。
美國身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2021年GDP為23.32兆,但國債高達29兆,為GDP的124.3%,遠較2000年的59.6%及1980年的34.67%高出甚多。截至去年10月累積的債務已至31.12兆,恐再創新高。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於今年1月13日致函國會,聲稱聯邦政府支出恐在1月19日當天,到達31.4兆美元法定債務上限(筆者查閱美國債鐘於1月14日已達31.48兆)。為避免美國爆發債務違約,她疾呼國會盡速調高債限。
揆諸美國債務歷史,自1960年代開始迄今,已調整債務上限近80次。其中,僅2001年即上調十次,2007年金融危機至2010年年底,共調整六次。2011年8月5日,債務上限將美國推向瀕臨危機的局面,遭到「標準普爾,S&P」將美國的長期債信評等由「AAA」調降為「AA+」,債信展望「負面」,亦為美國百年來首次被降評,並引起發全球股市巨幅波動,所幸危機很快即解除。
另2012年底由於多項減稅優惠措施以及失業補償政策將到期,同時美國會也將削減赤字機制,在此情況下,導致2013年的「財政懸崖 (fiscal cliff)」危機。雖然美國還不曾發生過債務違約,但若不提高債務上限、無法在現行截止日之前付款,債務違約山雨欲來,甚至引爆金融危機,波及全球。
至於中國大陸的政府債務、企業債及家庭債務亦持續攀升,其總債務占GDP在2012年為190.6%,之後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0年新冠疫情(Covid-19)爆發,各種紓困方案讓債務持續上升,債務比重創下270.1%歷史高峰,2021年稍降至263.8%的次高紀錄。尤有進者,2021年「恆大事件」後引發骨牌效應,不僅房市債務危機蔓延,房地產更是一蹶不振。
IIF全球債務監測(Global Debt Monitor)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大陸債務累積的速度遠高於其他國家,尤其以非金融類債務增長最多。其中,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2.3%增至2021年的46.8%,企業債務占GDP比重則由128.3%增至154.8%,同期間的家庭債務占GDP比重則由30%倍增至62.2%。
2022年以來為救經濟,進而加速放大槓桿操作,致使債務總額節節攀升。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的統計,第二季的整體債務占GDP已達到273.1%,第三季更高達273.9%,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彭博社(Bloomberg)估計2022年將締造275%的新紀錄。
台灣最近因「超徵稅收」、「還稅於民」議題喧騰報章,街談巷議。然「超徵稅收」本應優先規劃還債,切勿債留子孫為宜。殊不知,截至2023年1月7日止,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1年以上達5兆6,998億(台幣,以下同),短期300億,合計5兆7,298億,平均每人負擔債務達24.7萬元。
再者,尚有巨額的「潛藏負債」,包含未來30年至50年間,全國軍公教人員之退撫給付與公保和軍保之年金給付外,也包含勞保及國民年金保險之給付。根據立院法202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中央政府未受公共債務法債限規範之潛藏負債達15.8兆元。若計入地方政府部分將達18.63兆元,勢將成為政府財政嚴重負擔。若以中央政府債務加上潛藏負債計,則平均每位國民一出生即負債近105萬元。
持平而論,債務累積居高不下,有如一顆不定時炸彈,各國政府若不嚴控債務上限,下一場金融危機將隨時引爆。
(本文刊於2023年1月19日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