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杜震華 | 台積電赴美日的社會責任隱憂

热门出版物

杜震華 | 台積電赴美日的社會責任隱憂

台積電赴美投資,引發國人對「護國神山」能否繼續護國的討論,正反兩面看法都有,但未來變數太多,大概只有讓時間來解答了。

一個國人較未注意的相關議題,卻有可能在台積電和未來陸續赴美的相關企業,因未能投入足夠關注,逐漸引發在當地的負面觀感甚至反彈,連帶讓台灣整體赴美投資的正面形象惡化為負面形象;提醒台積電和相關業者務必充分留意,以免美事成為憾事。

先進國家對於「企業社會責任」(CSR)很早就極為關注,認為企業除了為股東賺錢外,要有「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回饋行動,以塑造企業的正面形象。隨著時間經過,CSR的定義進化為企業應關懷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包括員工、供應商、消費者、社區、國家、環境的權益。目前,企業都被社會要求遵循ESG原則(環境永續、社會參與、公司治理),甚至要求「企業承諾」,此外還要提供一個「幸福職場」。

很多台灣大企業,過去都以應付方式回應這些社會要求,甚至無視最基本的責任,以隱密方式汙染環境、降低成本,和其巨大的規模完全不相稱。鴻海曾在大陸不夠注意這些問題,遭到大陸社會嚴厲批評,所幸郭台銘親自坐鎮,才解決了問題。如今,台灣各大企業基本上都相當重視社企責任,甚至出版專刊來展現其成果,的確令人欣慰。

然而,台灣企業對ESG的投注,多半還是和自己未來的獲利相關,如提供博士獎學金、鼓勵和企業本身相關的研發、企業自己可以獲益的節能、減碳、節水、減塑、減廢等,再加上一些可以提升企業形象的慈善行動。其實,和投資地的連結性往往不深,當地居民和投資企業不易有「互利雙贏、榮辱與共」的感受;一旦有個風吹草動,當地居民不太會成為企業的「助力」,還可能是企業的「阻力」—如同經濟發展文獻裡描述的「外人封閉區」,被認為只是去掠奪低價原料、勞工和環境,無法帶去富裕和幸福,被當地居民仇視和排拒的對象。

四十年前,筆者剛去美國紐約州大賓漢頓校區念書,那是IBM的發源地。筆者擔任「中國同學會」會長,結合台、港、陸三方同學,在學校舉辦盛大的「中國之夜」表演,向當地IBM的「社區發展基金」提出經費補助申請,獲得相當正面回應。基金幹部在晚間下班時間,到學校和同學會幹部開了三次會議,積極參與活動的規畫,同時控管補助經費不被濫用或中飽。表演在買票入場的情況下,因當地居民熱烈參與而大爆滿,成為當地報紙和電視的頭條新聞,IBM獲得極為正面的形象,成為社區居民生活發展的一部分。IBM這種ESG的細緻規畫,令人印象深刻。

美國和歐盟、日本等先進國家,比起台灣要重視ESG更多。目前台積電日本熊本廠當地居民,已經開始關切台積電的ESG,相信美國亞利桑那州和未來的歐盟也會是一樣,這些直接對外投資的台灣跨國企業,不只承擔了為股東獲取更大利潤的責任,其實也都肩負台灣形象的無形壓力,希望個個都是在海外的「台灣之光」—當然,要在善盡了在台灣的社會責任之後。

(本文刊於2022年12月15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