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朱雲鵬 | 強大半導體業 台灣更危險還是更安全?

热门出版物

朱雲鵬 | 強大半導體業 台灣更危險還是更安全?

拜登總統親自出席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納廠的上機大典,展現了台灣半導體業的實力。台積電被視為是台灣的「矽盾」:只要台積電主要產能繼續留在台灣,供應給全球各國,將使得主要國家均不願台海發生戰事,從而降低了戰爭的風險。現在台積電到美國擴大投資,日本和歐洲也在招手,會不會影響到這個角色?

台積電也好,當年政府扶植的其他半導體企業也好,可能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成為國際政治角力的焦點。1970年代,蔣經國鑑於能源危機對台灣的衝擊,請費驊研究一下是不是可以發展新的科技產業,而費驊找到在美國RCA工作的潘文淵,寫出半導體發展計畫,在孫運璿的大力推動下,開啟了台灣半導體的萌芽。那時政府希望從工研院衍生出來的新半導體公司,不要成為「國營事業」,在積極邀請民間業者參與未果後,還指示多家「黨營」事業參與投資。

時至今日,半導體已經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不止晶圓代工,在封裝、測試、設計各方面,以台灣為總部的企業許多均已成為世界級的選手。而且,在當年發展導向政府的推動下,在台灣所發展出來產業的世界級選手,何止台積電,何止半導體?如果台海發生戰事影響到台灣的出口,全球會受到影響的產業不會是只有晶片製造,會受到重大影響的國家將非常廣泛。

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解讀,一是使得台灣更加危險,另一是更加安全。持前一種想法的人主張,這樣關鍵的地位,使得台灣成為一顆別人想要奪得的「寶物」,讓台灣更加危險。但如果仔細一想,就會發現此種主張缺乏現實依據。現實是,台灣的供應鏈地位,不是從無到有、垂直整合而生的,而是鑲嵌在全球供應的網路之中。台灣所用到的眾多原料、半成品、關鍵零組件,都靠進口,一旦發生戰事,貿易中斷,台灣的供應鏈地位也會同時中斷,「寶物」的先決條件消失。

因此,供應鏈的地位,不可能使得台灣更危險。剛好相反,因為台灣具有這樣的地位,一旦發生改變,將傷及許多國家,包含美國和中國大陸在內,將使得戰爭的成本增加,從而減少戰爭發生的機率,一如「矽盾」理論所主張。

如果台積電到美國、日本、歐洲都去大舉投資,導致台灣所生產晶片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逐漸下降,「矽盾」會不會被削弱?從直線思考的角度來看,有可能會。未來如果發現全球市場不如預期般快速成長,而這些新投資的產能都開出來了,台灣的投資速度勢必要放慢,在全球的市占率勢必要下降,「矽盾」有可能開始生鏽。

不過,我們建議要往另一個角度思考。台積電的存在和壯大,還有台灣許多的跨國台商的存在和壯大,對於國際政治而言,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就是他們展現了兩岸乃至全球「共存共榮」的實際模式。兩岸關係只有兩種可能的未來,一是對戰,二是共存共榮。美中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一是對抗,「你死我活」,而且台灣非常可能被捲入,另一條路就是「異中求同、共存共榮」。

台積電的總部在台灣,但其產能和技術服務全球,讓全球的需求者得利,不就是「共存共榮」的最佳示範?美國想要建立自己的供應鏈,台積電配合;日、德想要,台積電也積極考慮;大陸早就要,台積電也已經在南京設廠。這家企業,設法對各國都提供服務,但同時維持自己的競爭力,維持台灣作為全球總部,這就是共存共榮。台積電如此,其他許多跨國廠商都是一樣。

再者,我們多數人習慣把政治視為自主變數,而把跨國企業視為被影響變數。但在實際運作上,有可能角色會互換。兩岸敵對、甚至發生戰爭,相信是絕大多數以台灣為總部的跨國企業所不願意見到的。避免發生戰爭,將美中關係導向於不要翻臉對抗,讓台海發生戰爭的機率降低,應該對所有這些跨國企業都是第一優先。既然如此,跨國企業何不動員其資源及其領導人的魅力與影響力,在各國均發揮其促進和平、促進共存共榮的積極角色?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台的強大跨國企業,確實會使得台灣更加安全。

(本文刊於2022年12月8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