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日前在網路節目專訪時,感嘆民進黨二度執政之後,腐化的速度比過去更快,讓他失望。總統府與民進黨立院幹事長雖然都有所回應,但對李遠哲的警語不知真不懂還是裝傻,僅針對能源政策有所辯駁。不過,偏聽硬拗向來是蔡政府官員的強項,總統府與民進黨黨團完全避重就輕的回應,不正也恰好印證李遠哲的憂慮?!
許多人著墨於李遠哲此時發言的政治動機,當然,李前院長此時對蔡政府的一擊,如果能引起共鳴,讓「討厭民進黨」在年底選舉中發酵,結果當然可能直接動搖蔡總統在選後的權力基礎,甚至被迫交出黨主席大位,這樣他所屬意的救世主賴清德才有希望出頭。不過,太過關注李遠哲的政治動機,恐怕正好掉入府方轉移焦點的圈套,反而模糊了李遠哲憂心的實質內容。
在整個專訪中,李遠哲最在意的是台灣向下沉淪的力道驚人,憂心的重點是民進黨執政後權力腐化的速度極快。他談到陳水扁的兩任,主要問題在貪腐,甚至爆料對扁嫂與黑道介入外人投資的痛心,但是現在的民進黨卻強渡關山堅持將國務機要費除罪。他更直言阿扁的第二任只關心下一次選舉與自己的利益,沒將心思放在讓人民更好。
對於蔡總統,問題焦點在於一言堂與黨內不民主。他表示資政只要與總統意見不同,下次就被換掉;他也在意上次總統黨內初選,不斷延宕初選民調時程,更動用網軍打擊對手。
李遠哲之所以講到能源政策,絕對不是在討論現行能源配比是否可行,減碳路徑是否真能達成目標,而是在凸顯蔡總統嚴重的偏聽與目光短視。他的結論很明確,就是蔡總統根本無心面對2024年以後的挑戰,表示自己無法繼續與其溝通。遏止腐化,原是對錯價值的是非題,但現在蔡政府顯然想將焦點限縮到能源政策的辯論,將是非對錯轉換成只是一個不同政策的選擇題,當然徹底失焦。也許不久之後,李遠哲也會變成「中共同路人」了。
而李遠哲的諍言像發現新大陸嗎?當然不是。蔡總統在民進黨內的一言堂早已路人皆知,甚至不斷外溢到對整個國家社會的言論控制。以《社會秩序維護法》查水表、以《反滲透法》恐嚇人民、關電視台、政治力介入獨立機關審查新聞台上架與移頻、提出「數位中介服務法」干預人民言論自由等的「努力」,未曾停歇。這些其實不需要有諾貝爾獎光環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李遠哲也不是開第一槍的人。脫黨參選桃園市長的民進黨資深元老鄭寶清,就是以「找回建黨初心」為號召。4年前即退黨的台北市長候選人蘇煥智,更直言鄭寶清脫黨參選其實代表民進黨的威權化,把基本民主程序沒收。他更認為這種沉淪只能透過外造方式才有機會改變。
李遠哲擺脫沉淪的方法,每次不同,2000年他主張政黨輪替,2024年他似乎期待民進黨內出現新的救世主。但討論李遠哲的動機其實一點也不重要,與其稱他二度成為扶龍王,不如說他永遠在最後一刻,搭上勝利的花車。他的選擇更難稱有參考性,因為他雖然想力挽台灣沉淪,但每次總是力挺到沉淪的一方,最終反目,漸行漸遠。不過,這次,至少他說了真話!
(本文刊登於111.10.15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