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王順民 | 關於少年族群的飲酒行為及其延伸性思考

热门出版物

王順民 | 關於少年族群的飲酒行為及其延伸性思考

針對時下國中、高中職少年的飲酒現象,國民健康署發布2021年「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之飲酒行為」調查報告,至於,相與顯現出來結果,卻是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

該項2021年關於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之飲酒行為的調查結果,顯示國中生、高中職生在過去30天內的飲酒率,分別為14.1%及30.6%,此外,國中生曾經喝醉率達7.8%,雖然是略低於2018年的9.4%,但是,高中職生喝醉率為19.4%,相較於2019年的18.3%則是明顯上升,以此觀之,從特定的斷代時間到不同年代的時序發展,考察之重點也不單單在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國中生及其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高中、高職,而是直指不同年齡層的少年人口族群,從飲酒到醉酒或酗酒而來的次文化(sub-culture),是否有其從差異到雷同的整體圖像舖陳,畢竟,<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清楚載明少年飲酒係屬被嚴格禁止的行為舉止,如此一來,從酒類的購買到在何處以及與何人的一起暢飲及其後續所可能衍生出來像是吸菸、嚼檳榔、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18禁出版品或影片與遊戲軟體,抑或是酒後呼朋引伴在道路上競駛、競技並以蛇行等危險方式駕車或參與其中等等行為,在在說明飲酒一事背後的少年曝險行為,有如冰山一角般,隨時融冰於明天過後的各項失控行為。

冀此,環視於「飲酒少年的個體-事前防制的制度運作-兒權公約大環境」的命題架構,那麼,乍看之下,該項隸屬個人、私密且小眾的少年行徑,宜是要有從外顯行為以進一步追索包括認知態度及其心靈結構的可能戕害;連帶地,扣緊該項飲酒行徑而來的綜融考察線索,更要有從國中生到高中職、從飲酒率到醉酒率、從個人獨飲到集體狂歡、從一時興起到物質濫用、從單一年代到不同時序、從飲酒到抽菸或其他、從偏差行徑到曝險行為、從曝險行為到非行少年、從生理範疇到整全的身心靈、從少年到日後不同成長階段的生命事件轉折、從個人到家庭與同儕的動力分析,以迄於從台灣島內到跨國比較的異同對照和歷程觀照,如此一來,自當是不能小覷此一兼具嫌惡與依附雙重屬性的飲酒行徑議題,換言之,從少年個體到父母家庭、同儕團體、法令規章、制度失靈抑或是菸酒經濟商機的生態系統氛圍,指涉出來:少年乃是諸多壓迫結構底下的犧牲者或祭品。

誠然,從『沒有問題少年,只有少年問題』到『起因於家庭、蘊釀於團體、發微於校園、爆發於社會、決戰於時代環境』,點明出來該項「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之飲酒行為」的調查報告,其所顯露出來的飲酒或醉酒,當只是時下少年們迷亂行徑的諸多樣態之一而已,癥結之處還是在於我們這個社會對於即將接棒的新生世代,有無正視於從基本權益保障到相關福利增進的具體措施,遠地不說,年底的地方選舉,更是極少窺見到候選人對於少年政見的願景藍圖承諾,特別是以陪伴青少為主導的夜間堡壘之『流盪青少我來陪』,以讓這一群夜間流盪在外的少年,有其專屬的夜間青少中心,以示對於年輕世代尊重、關懷、給機會的陪伴和守候。

(本文曾刊登於111.10.07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