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韋伯韜 | 糧食安全要居安思危

热门出版物

韋伯韜 | 糧食安全要居安思危

新冠疫情肆虐還未結束,地緣政治衝突的俄烏戰爭,也延宕看不到終點,極端氣候的打擊方興未艾,多年來大家享受的全球化紅利戛然而止,世界各國生產不易,供應鏈又受到重大衝擊,尤其是糧食供需失衡,復受到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推高大宗商品價格,致使全球通膨嚴重。

二○二一年世界銀行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全面上漲,肥料漲幅五十九%,能源四十二•六%,金屬及礦物三十七•三%,糧食二十八•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鑒於糧食是人類生存賴以的基本條件,人道呼籲各國要密切注意、妥善因應,以免因為糧食問題,引發人類整體的生存危機。

各國政府都很認真應對規劃糧食政策,並且進階到大食物觀(包括所有主、副食品),但不免許多國家以自保為重,建立自己的安全庫存,對糧食採取貿易限制,產糧國開始惜售,缺糧國瘋狂收購,就給控制著世界八十%糧食交易量的四大糧商巨大的操控與暴利空間。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二○二一年全球有九億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況,兩年間增加了兩億人,即使全球經濟快速實現復甦,估計到二○三○年仍將有近七億人受到饑餓威脅,然而全球經濟不僅未見復甦,甚至更加沉淪。世界銀行估計,俄烏衝突將增加近億極端貧困人口,增加五千萬人遭受嚴重饑餓,這是人類的悲哀、大國的無能。聯合國秘書長表示,國際社會遭逢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年內仍面臨多場饑荒的威脅,並可能在明年進一步惡化。

為了消滅饑餓,聯合國糧農組織做了許多努力,而且持續嚴密監測農產量,致力於維護供應鏈的順暢。對於農業科技方法的鑽研,更是不遺餘力,諸如農業機械設備技術、AI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生物技術以及農業核技術等,在農作物耕作、突變育種、畜牧業生產、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食品安全、可持續農業資源利用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科研及先進技術,通過技術資訊平台及培訓,將實用技術推廣到全球,造福千千萬萬農戶。

種種努力之下,全球糧食生產總量,雖然受到種種困難打擊,事實並未減少還是持續增加的,烏克蘭二○二二至二○二三年度的小麥出口量估計下降約九百萬噸,但同期加拿大、歐盟小麥出口量,估計將分別增加八五○萬噸和五○○萬噸,俄國二○二二年小麥產量更有可能達到創紀錄的八七○○萬噸,全球糧食產量從二○一九至二○二○年度的二十七•一億噸,增至二○二○至二○二一年度的二十七•八億噸,再到二○二一至二○二二年度的二十八億噸。

就是供應鏈受到阻礙以及大糧商的刻意操控,糧價才會大幅波動,至今年六月底全球農產品價格指數較二○二一年初高出三十四%,其中玉米上漲四十七%,小麥上漲四十二%,均處於歷史高峰,當然,美元的量化寬鬆推高大宗商品價格,俄烏衝突後,金融市場投機增加,抬高了商品期貨價格,都是此番糧價波動的背景。

台灣地狹人稠,農耕土地面積只有七十九萬公頃,本就不具備大量生產糧食的條件,糧食自給機率很低,現在面臨全球缺糧,糧食出口國束緊糧袋,海空供應鏈也緊張,台灣怎麼能不居安思危?

台灣的農業科技是有堅實基礎和高度水準的,育種的成就更不在話下。我們只是對於珍貴的耕地太過輕忽,頻頻向所謂民意低頭,農地輕易准許轉作農舍,轉眼又變為民宿、餐廳、工廠者比比皆是,而且鼓勵獎助廢耕,真是暴殄天物。這次中國大陸軍事演訓,顯示高度依賴進口的糧食安全性是飽受威脅的,所以還是必須盡可能善用耕地,提高農業生產力與糧食自給率,捧妥手中的飯碗。

(本文刊於2022年9月號卓越雜誌第4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