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媒體報導,讓大家看到詐騙案件的跨國流竄與犯案型態,正不斷的推陳出新。大抵上,甚麼新聞容易引發當事人好奇,那一類商業服務容易勾起當事人的現實需要,翻新說詞與應景題材即成了「請君入甕」的最佳口白。
今年上半年股市還在熱頭上,社群媒體的留言、簡訊與即時新聞,即圍繞炒股大熱門與交易員傳呼,以股友社報明牌和集體投資來做誘引發展。緊接著的畢業季與離職潮一起,則開始了連番水房押人、蛇頭詐騙;更因此帶動國人對陌生國度,柬埔寨,一股迷濛、難解,卻又是如臨大敵般的關切。
這兩天接連幾則媒體報導,主題改圍繞在青少年的犯罪。根據內政部的警務與人口統計,一方面點出少子化之後的人口結構,滿12到24歲前的青、少人口正逐年下降:於民國105年當時,約有三百四十萬餘人,人口比14.5%;到110年約及兩百八十萬人,為總人口占比的百分之十二弱。
根據警政署警政統計,105年查獲青、少年嫌疑犯,合計4萬零867人;其後逐年遞增,至110年的青、少年嫌疑犯,4萬2048人,嫌犯數增加約一千兩百人。雖然嫌疑人數僅僅上升不到百分之三,然少子化結果分母減少約六分之一;毫無疑問在計算每十萬青少年犯罪比率之時,其上升幅度就很驚人。
青少年犯罪人口率,八年攀升47%!?令人慶幸的是,若來認真探討各類的青少年犯罪,可以發覺這幾年嫌疑類型增加者,主要屬詐欺行為,從105年的6,331人,增加到110年的10,148人;至於竊盜與刑事傷害,則仍有相當的減少,幾達三成的減幅啊。
顯示因為毒品使用等所導致的重大行為異常,乃至因為有毒品需要而導致不法的財物取得,其狀況在各方警戒與教育宣導之後,仍有適度成效在。至於詐欺類型的犯案增加,從入門車手到晚近一連串跨國人口販運,如今都在不幸消息的接連曝光,以及跨國打擊犯罪的全面推動下,從桃園地檢署、彰化縣警察局到刑事局南部中心,均有跨縣市破案的卓著成效。
青少年的逐夢成長,需要有積極陪伴與適度的關懷;然而利用青少年的犯罪惡意與誘引,更需有魄力去面對,一起完成社會革新。雖然今年年底的數據統計,肯定不好看;但往後的改善與趨勢好轉,則可以有期待的。
(本文刊於2022年9月13日聯合報)